算法驱动,实验熄灯:戴纳科技“AI+黑灯实验室”让科研自己思考


发布时间:

2025-10-28

2025年1月,《Nature》列出2025年度7项“最值得关注的技术”:实验室自动化、城市生态模拟、精准医疗、环境修复……,202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提出了“40项颠覆性技术”,“黑灯实验室:实现研发、实验、生产全流程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化”实验室”位列其中。 破界:AI重构科研决策链

戴纳科技

AI + LIGHTS - OUT LABORATORIES

2025年1月,《Nature》列出2025年度7项“最值得关注的技术”:实验室自动化、城市生态模拟、精准医疗、环境修复……,202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提出了“40项颠覆性技术”,“黑灯实验室:实现研发、实验、生产全流程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化”实验室”位列其中。

破界:AI重构科研决策链

传统实验室的智能化困境,本质上是“数据孤岛”与“决策滞后”的矛盾。戴纳科技自主研发的AI决策中枢,通过构建跨模态感知网络,将显微镜图像、环境参数、设备状态等异构数据实时融合,形成“实验-数据-决策”的闭环系统。这一突破使实验室首次具备了“自主思考”能力:AI不再是被动的工具,而是能根据实验目标动态调整参数、优化路径的“科研伙伴”。

聚变:数据资产激活行业生态

实验室智能化的终极价值,在于将实验过程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戴纳科技构建的AI+黑灯实验室,通过AI算法,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分析,每个环节的数据都被加密存储并不可篡改,形成可追溯的“科研数字脚印”。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单个实验室的效率,更催生了行业级的数据共享生态——通过标准化接口,不同机构的实验参数可跨平台调用,使“失败经验”也能转化为行业知识。

AI + LIGHTS - OUT LABORATORIES

当AI渗透到实验设计、操作执行、数据分析的全链条,科研生产模式正经历根本性变革。传统“假设-实验-验证”的线性流程,被“AI生成假设-机器人验证-数据优化模型”的循环所取代。戴纳科技的AI算法通过强化学习能力使科研从“人力密集型”转向“智力密集型”。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跨学科融合——当化学实验的实时数据与生物模拟算法结合,当材料表征结果直接输入气候模型,AI正在打破学科壁垒,催生“计算实验科学”的新范式。

 

戴纳科技的创新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实验室智能化的核心不是替代人类,而是扩展认知的维度。当机械臂在黑暗中精准操作,当算法在数据海洋中挖掘规律,科研人员得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将创造力聚焦于真正具有颠覆性的科学问题。而戴纳科技建成的黑灯实验室创新中心,将集成仪器化机器人与AI调度平台,形成科研领域的“智能操作系统”——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对未来科研生态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