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纳科技参加首届京津冀高校分析测试论坛(含演讲内容)
2023.08.16 浏览:948次
8月4至6日,首届京津冀高校分析测试论坛暨CSTM/FC98/TC02/SC成立大会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创新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协办。会议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高校分析测试工作者在实验技术创新、实验室管理、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推动分析测试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CSTM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海舟,沧州市副市长尹卫江,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总工宋桂兰、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处长曾艳、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京津冀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与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分析测试平台的专家,及南开大学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实验室管理与平台建设分论坛”上戴纳科技销售事业部经理,高级工程师,青岛大学研究员,博士后行业导师龚长华先生,分享《基于2050挑战的未来高校实验室设计》,从如何通过设计创造适应未来科研的柔性、灵活实验室空间,实验室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实验室空间挑战,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排放以及更高的秩序性的低熵化实验室设计三个方面分享了戴纳科技的实验室设计理念。
- 规整、易调整的实验区域,创造一个规整的实验空间以提高效率、利于发展。
- 高使用效率的核心筒设计通常实验建筑会将核心筒设置在建筑的一侧而不是中心位置,以保证实验空间的使用效率、灵活性以及多种布局的适应性。
- 高效的平面规划、减少科学家之间的走动距离,能够显著提高研发效率。
- 开放、共享的实验空间有利于实验空间的重新分隔和重组,提高实验室的可持续性,能在不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情况下实现实验空间的灵活性。开放共享的前提是污染控制。
- 便于检维修、调整的无吊顶实验室,更加安全、更加美观、更便于维护检修、更加利于实验空间的调整。
- 实验室布局将从功能性布局调整为工艺性布局。传统的实验室由不同的功能间组成如:天平室、高温室、前处理室、标准溶液室、色谱室等功能间组成,而机器人实验室将在一个空间内完成所有的实验操作,课题组将得以在一个空间内完成所有的实验工作,而不是来回走动。
- 机器人实验室多种功能在一个空间内完成,需要给机器人更多的自由空间,更适合的柱网模数将更加有利于实验空间的可持续性。
- 传统的实验室由干区实验室和湿区实验室组成,设计上比较容易形成竖向统一,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而多数机器人实验室将不再区分干湿区,实验区将融合干湿区的特点。
- 机器人实验室将不再需要自然景观和自然采光,实验空间将从景观侧转移至建筑空间的中部,景观侧将由办公区、休息区、讨论区等占据。
- 由于机器人对于设备、实验的高速处理,实验室面积将得到大幅度地减少,大量实验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地进行研究性、创新性的工作。实验室在建筑内占据的比例将会降低,公共空间、会议区、休息讨论区的比例将得到提高。
- 低熵化的实验室意味着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排放以及更高的秩序性,人员的有序流动是控制熵增的重要手段。减少实验区和数据处理区间的走动距离,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增加实验室安全性。
- 采用“隐形走廊” (ghost corridor)不但会减少主要工作区间的步行距离,节省时间,还可为实验室增加有效使用面积。
- 采用装配式生产的实验室将极大降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的建设阶段的能耗、污染、垃圾排放,提高单位产出和使用寿命。
- 暖通、仪器配电、照明方面的节能。
戴纳科技参加首届京津冀高校分析测试论坛(含演讲内容)
2023.08.16 浏览:948次
8月4至6日,首届京津冀高校分析测试论坛暨CSTM/FC98/TC02/SC成立大会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创新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中心实验室、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沧州临港兴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协办。会议旨在加强京津冀地区高校分析测试工作者在实验技术创新、实验室管理、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交流,推动分析测试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CSTM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海舟,沧州市副市长尹卫江,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总工宋桂兰、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处长曾艳、南开大学副校长李靖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京津冀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与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30余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分析测试平台的专家,及南开大学代表1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实验室管理与平台建设分论坛”上戴纳科技销售事业部经理,高级工程师,青岛大学研究员,博士后行业导师龚长华先生,分享《基于2050挑战的未来高校实验室设计》,从如何通过设计创造适应未来科研的柔性、灵活实验室空间,实验室机器人、自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实验室空间挑战,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排放以及更高的秩序性的低熵化实验室设计三个方面分享了戴纳科技的实验室设计理念。
- 规整、易调整的实验区域,创造一个规整的实验空间以提高效率、利于发展。
- 高使用效率的核心筒设计通常实验建筑会将核心筒设置在建筑的一侧而不是中心位置,以保证实验空间的使用效率、灵活性以及多种布局的适应性。
- 高效的平面规划、减少科学家之间的走动距离,能够显著提高研发效率。
- 开放、共享的实验空间有利于实验空间的重新分隔和重组,提高实验室的可持续性,能在不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情况下实现实验空间的灵活性。开放共享的前提是污染控制。
- 便于检维修、调整的无吊顶实验室,更加安全、更加美观、更便于维护检修、更加利于实验空间的调整。
- 实验室布局将从功能性布局调整为工艺性布局。传统的实验室由不同的功能间组成如:天平室、高温室、前处理室、标准溶液室、色谱室等功能间组成,而机器人实验室将在一个空间内完成所有的实验操作,课题组将得以在一个空间内完成所有的实验工作,而不是来回走动。
- 机器人实验室多种功能在一个空间内完成,需要给机器人更多的自由空间,更适合的柱网模数将更加有利于实验空间的可持续性。
- 传统的实验室由干区实验室和湿区实验室组成,设计上比较容易形成竖向统一,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而多数机器人实验室将不再区分干湿区,实验区将融合干湿区的特点。
- 机器人实验室将不再需要自然景观和自然采光,实验空间将从景观侧转移至建筑空间的中部,景观侧将由办公区、休息区、讨论区等占据。
- 由于机器人对于设备、实验的高速处理,实验室面积将得到大幅度地减少,大量实验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地进行研究性、创新性的工作。实验室在建筑内占据的比例将会降低,公共空间、会议区、休息讨论区的比例将得到提高。
- 低熵化的实验室意味着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排放以及更高的秩序性,人员的有序流动是控制熵增的重要手段。减少实验区和数据处理区间的走动距离,可以显著提高效率,增加实验室安全性。
- 采用“隐形走廊” (ghost corridor)不但会减少主要工作区间的步行距离,节省时间,还可为实验室增加有效使用面积。
- 采用装配式生产的实验室将极大降低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的建设阶段的能耗、污染、垃圾排放,提高单位产出和使用寿命。
- 暖通、仪器配电、照明方面的节能。